文举公牵头,于荆州号召天下文士,共修大典!”

“何为大典?”

孔融不解道,邴原也聚精会神。

见勾起二人兴趣,张明缓缓说道:“所谓大典,就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,把所有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以及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兵法、僧道、技艺的相关言论,全都编辑成一本书册,供世人学习。”

话音落下,针落可闻。

良久,孔融和邴原相视一眼,两人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坚定。

此举若成,不仅可以教化世人,更是能够名垂千古!

孔融率先表态,郑重说道:“知汉,请务必让老夫参与。”

邴原紧随其后,说道:“还有我!”

“从今日起,我邴原不再是司空府东阁祭酒,只愿为此大典一编书小吏。”

张明心中震动,没想到邴原竟然直接宣布辞官,而看孔融的表情,反而一副理所应当。

看来他还是低估了,这大典在这些大儒心目中的地位。

不过如此一来,天下大儒必将尽入荆州,随着大儒到来,他们的学生,天下的读书人必将纷至沓来,文化战争的第一步,人才引进,将正式开启!

想到此处,张明躬身一拜。

“既如此,编撰大典之事,就有劳文举公,根矩公了。”

随后,三人商议了一些细则。

不用张明提醒,两人便清楚,要完成这样的大典,仅凭几人肯定不够。

如今荆州将要参与大典的,还有庞德公,黄公,水镜先生,仲景公等人。

其中黄公精擅技艺;水镜先生通晓奇门,道学,兵法;仲景公更是当世神医,这些都是所谓的专业人才。

有这些人为例,孔融和邴原也清楚,要编撰大典,就需要汇聚各方人才。

因此三人商定,第一步,就由孔融和邴原一道,广邀天下文士,待各类人才都有所储备后,再真正开始编书。

至于编书所需消耗的大量财帛,在荆州这里,有三才酒,以及即将开始售卖的月英纸兜底,反而成了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。

安置了孔融和邴原,又将两人介绍给庞德公,黄公等人。

忙忙碌碌三日之后,张明也收到了前线最新的战报。

章节目录